老北京城,遗老遗少,八旗子弟,闲散游民多少都有个嗜好,在京城形成了一个偌大的休闲阶层,一位民俗学
家这样描写北京的养鸟盛况:“下自顽童贫士,上至缙绅富户,无不手架一鸟,倘徉街市,可谓举国若狂”。在明清之际,北京城就是个休闲消费城市,养鸟听音
儿,提笼架鸟,品茗听书,斗鸡斗虫,养猫遛狗,形成形形色色的玩法,有人稀罕什么,什么就走俏,于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花鸟鱼虫市场。 “文革”破四旧,这些玩意在当时统统属于封资修的生活方式,在市面上不见了踪影。改革开放后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啦,花鸟鱼虫市场逐渐恢复。在西直门、在官 园、在龙潭湖都形成过花鸟鱼虫市场。为了卫生,为了便于管理,在崇文区玉蜓桥建了一个花鸟鱼虫市场。但有一位政协委员提了一个建议,说火车进北京的沿路脏 乱差,须整顿,于是花鸟鱼虫市场迁到左安路的弘善地区,每到周末,就聚集很多人,有天津的、河北的,都过来批发花鸟鱼虫。带动了卖蛐蛐、蝈蝈、花卉、假 山、瓷器、鸟食、鱼虫、古玩的,遛鸟的也来凑热闹,一时火爆得很。后来修建京津快速铁路,经过弘善地区,于是再迁十里河,现在建成“十里河天娇民俗文化 城”。 来到这里,一进门是一溜热带鱼、金鱼、锦鲤以及用品商店,往里,捣鼓核桃的,卖手串儿的,买葫芦的,卖风筝的,花鸟鱼虫各色玩物一应俱全。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